宏观篇:老谢解读当前宏观背景下服装走势特点

 

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礼,服装行业如浴火重生,整个行业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之前的状态。文章将分多个系列,旨在回顾去年疫情期间和今年一季度服装行业整体走势,且以当下宏观为背景铺垫,预判今年后三个季度行业发展走势。本篇主要分析中美博弈趋势和拜登对华战略。

 

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对华策略

 

去年《纽约时报》122日发表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对拜登的专访,题目为《拜登:我们将拼命投资美国第一》。在专访中,拜登谈及了上台以后会立刻施行的政策,以及4年内的施政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在访问中提出在上台后要“制定连贯的对华战略”。正所谓“今日不同往日”,过去的中美关系已经没有太多值得被借鉴的地方,有美国的智库就认为,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与之“开战”是十分不明智的。因此为拜登支招,认为对付中国还得用“软刀子”,也就是用软实力影响中国。

 

从今年拜登政府对华的一系列施政策略来看,确实在往这个方向走。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的对策没少用。不同于特朗普时期,多用经济手段打击中国。拜登上台后,立马重回民主党惯用的套路。把美国航母战斗群重新开往南海周边,用军事威吓与骚扰来和中国打外交战。但在经济与其他国际问题上,希望同中国展开“竞争性”的合作。

 

所谓竞争性合作,就是我会和你在一些领域展开竞争,但不会用特朗普式的蛮力来征服你,甚至有些地方还要和你一起合作。显而易见,特朗普三板斧“阳谋”用尽下台后,拜登一上台一连串“阴谋”接踵而至。

 

与共和党只为眼前利益不同,美国民主党长袖善舞战略眼光更为长远。从克林顿时期,南海就成了美国围堵和战略包围中国的焦点。从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至今,已整整20年。这20年来,只要民主党主政白宫,南海必然是美国制衡中国的首选之地。为什么?因为南海对于美国来说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与经济价值。

 

南海的战略意义

 

要知道全球商品贸易的90%、石油贸易的65%都通过海洋航路运输,其中印度洋航路承担全球约50%的集装箱运输,70%的石油从中东“石油宝库”通过印度洋运往太平洋地区。印度洋航线主要航运通道有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大家都知道马六甲海峡。每年有8万多艘船只往来马六甲海峡,运送全球货物商品贸易量的40%。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是连接亚、非、欧、澳四大洲的航路交通要冲。西方国家进口石油50%左右和80%的其他战略物资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

 

长期以来,中国进出印度洋的主要通道只有马六甲海峡。近90%以上的进口石油要通过这一海峡运输,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海空军不断地加紧在这一航道周边部署军力。而南海的最南端离马六甲也是咫尺之遥。南海作为世界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联通西太平洋、印度洋和波斯湾,是美国盟友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超过80%的进口必经之路。此外南海蕴藏大量油气资源,而美国公司或将参与油气资源的开发活动。

 

二战期间正是因为美国封锁了南海通道,迫使日本无法南下获取油气天胶等战略资源,所以才有了珍珠港事件把美国直接拖入太平洋战争。而美国通过太平洋战争,军事占领了日本直到今天。由于日本战败后,彼时的中国还太弱小,而美国又占领了日本本土,因此中国实际控制下的南海对美国的威胁较小(中国实际无法管控南海诸岛)。

 

对于美国来说,这一重要的贸易航道完全在其掌控之中。但2001年撞机事件后,美国逐渐把战略重心集中到了南海。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的腾飞对利益的诉求就会扩大。南海原本就属中国海域,随着中国日渐强大,美国十分担心这一重要海域的贸易通道被中国完全控制。亚洲新霸权的诞生,对美国形成了巨大挑战。美国在小罗斯福总统时期就阐明了对南海的关注,那时还是二战时期,罗斯福就知道南海对美国这个海权国家的重要性。要知道今天在南海游弋的美国航母战斗群,那艘领头的航母就叫“罗斯福号”。

 

日本的前车之鉴

 

南海从二战时期就凸显其战略的重要性。当年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和后来美国对日宣战,就是南海博弈的结果。与其说是日本主动攻击美国,不如说是美国诱导迫使日本孤注一掷。那就有人要说了美国怎么敢把国家命运赌上,就一定相信能战胜日本?

 

其实还真是这样,回看历史。美国封锁日本南下南海的商道是在1939-1941年期间,一开始主要是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尤其是最重要的高辛烷石油。1941726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81日,美国事实上实施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对日全面禁运。理由是美国人民反感日本侵略中国,民意调查发现74%的美国人同情中国,只有2%的人同情日本。其实,这些不过是美国找借口修理日本。当年侵华日军的战争物资有一大半来自与美国的进口。后来美国一看日本越搞越大,本指望中国牵制日本,结果一看完全不是日本的对手,再下去日本就要统一全亚洲了,这样就会形成对美国的巨大挑战。因此,美国废除了1911年订立的美日商约拒绝给日本以财政援助,修改关税以限制日货进口,禁止向日本运输某些战争物资。这和希特勒之德国经济崛起,所用之贷款全都来自华尔街是一个路数。从1929年开始到希特勒1933年成为德国元首,包括福特、洛克菲勒等一大批美国华尔街最顶尖的金融寡头,陆续为希特勒提供了3200万美元的资助,借此成为希特勒上台的最大“功臣”。

 

因此,日本狗急跳墙“被迫”轰炸了珍珠港,时间是在194112月。这里有一个关键要素:19391021日,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的“铀顾问委员会”。19401214日,钚元素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首次被发现,格伦·西奥多·西博格和埃德温·麦克米伦等人以氘撞击铀-238而合成钚。1942813日,美军正式开始曼哈顿工程。

 

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当时美国有底气敢和日本玩,主要是人家早有底牌和王炸。今天美国故技重施,对象换成了中国,不知道背后又有何王牌在手有恃无恐。不过最近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TR-3B,和去年美军公开部分UFO视频。都在预示着美国似乎又要拿出压箱底的东西和对手玩一场世纪游戏了。现在的问题就是,你敢不敢下重注和他玩。是的,这年头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大中华崛起,唯有外星人。呵呵!

 

中美深度博弈

 

南海对于美国来说意义重大,对于中国来说同样如此。但南海只是其中一个战场。面对美国和其盟友的围堵,中国不断在想办法曲线突围。这些年无论是获得巴基斯坦99年开发权的瓜达尔港,还是在吉布提驻军,甚至是更加宏伟的一带一路之中欧班列。中国的目的无非就是想绕过马六甲寻找新的更快捷的贸易线路。包括已经运营的中缅油气管道,昆明到皎漂港。但是中缅皎漂港深水项目,由于美国人横插一脚,导致项目缩水。中缅延伸到皎漂港的铁路项目也被推迟。如今缅甸政局动荡,想必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

 

想想也是,如果中缅铁路建成,皎漂港深水扩建项目顺利完成。那么中国大量的货物可以从昆明出发用火车运送到缅甸的皎漂港,再通过船运运抵欧洲。这中间不但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还能节省大量成本。这间接化解了中美在南海的死结。

 

中国在不断寻找突破口,而美国则不断出手骚扰和堵截。美国的目的就是把中国堵死在南海,他不是要占领南海,也占领不了,所谓对南海诸岛的占领和并吞欲上,美国远没有一些国家强烈。美国要搞的是亚太再平衡战略,让南海变成公海,由美国来主导。说到底,从西拔牙葡萄牙到大英帝国,现在的美国都是海洋型国家。海权国家的特点就是对自由航行有强烈的渴求。如果有哪个国家垄断了某一片海域,就会遭到海权国家的联合打击。看看“五眼联盟”成员国都是海权国家。

 

中美对抗趋势与方向

 

现在来看,以拜登为首的民主党集团,未来将会在军事战略领域持续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另外在科技(芯片)与金融(美元霸权)领域继续对中国进行打击。至于国际贸易,共和党是三拳打死老师傅的劲头,弄不死对方就没了后招。而民主党相对共和党心态要更开放,更会打太极。其会制定更多新的国际规则来架空中国。在工业方面把中国产业链条压制在制造业最底层,不给中国任何一个产业升级的可能。意识形态方面煽风点火挑动周边国家情绪来对付中国,让小弟们先上耗死对手,最后他来收拾残局。比如让这个什么瑞典的H&M品牌对中国疆棉大放厥词,从产业上进行围攻等等。

 

中美之间又回到了特朗普当政之前的套路,如果说和特朗普博弈是下象棋,吃掉一个算一个;那么和拜登就是下围棋,大家犬牙交错,不到最后收官阶段分不出胜负。比如鼓动他国对中国疆棉吹毛求疵............

 

现如今H&M等品牌风波已过,大家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这个疆棉事情的利弊。下一篇,51后老谢将和大家讲讲近期的故事。

非常棒 不错哦 还行吧 一般般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
行业要闻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