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分析可能会有一些文字段落让一些读者心生不快,或者不屑一顾。这里需要申明,既然聊得是阴谋和个人观点看法,难免会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失偏颇。所以提前给大家打个“心理疫苗”,初衷是想多提供大家点思路做为参考,当然信与不信那就随缘吧,就当愚人节一笑而过。
美国投毒的路径与逻辑
之前老谢在分析的文章中曾指出,奥密克戎是美国民主党用来压制油价的引线,或者说这一步棋只把油价压制了2个交易日,奥密克戎的作用也仅此而已。之后油价依然无视利空继续开启上涨之路。奥密克戎被利用完之后并不会消失,下一波传染即将开始。对于投毒成性的美国“深层政府”来说(深层政府这是个比较大的话题以后再聊),已经不在乎世界怎么看了。
为什么说奥密克戎也是美国投的毒?奥密克戎首次被公开时间是2021年11月24日的南非。但2021年12月5日,据《纽约时报》报道,11月23日美国已经存在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病例,早于世卫组织命名“奥密克戎”毒株的时间以及南非向世卫组织报告该毒株的时间。该病例是来自明尼苏达州的30岁男子。该男子11月18日前往纽约参加漫展,11月22日返回明尼苏达州,11月23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12月1日被明尼苏达州卫生部确认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2021年12月3日,美国马里兰州州长宣布,在该州巴尔的摩地区居民中发现了3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纽约、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是最早发现奥密克戎的地区。诡异的是美国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坐落在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弗雷德里克。德堡距离纽约州约330公里,离首都华盛顿65公里,而离巴尔的摩仅50公里。330公里什么概念?大概是上海洋山到南京中山陵的直线距离。那50公里是多远的距离,基本上是上海浦西的虹桥机场到上海浦东机场的直线距离。
美国现在已经算是明着投毒了,而且是不分国界的投,先喂自己人,然后出去感染他国人。只要能达到经济和政治双重目的,啥都干得出来。最近英国媒体《每日邮报》报道中称一个病毒研究团队发现,目前导致全球大疫情的新冠病毒的基因中,居然含有美国莫德纳公司在2016年2月申请的专利基因片段。而这个基因序列通过自然进化而随机出现在新冠病毒中的概率为三万亿分之一!以现代生物技术水平,这个基因片段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植入其他无数种病毒当中,于是就成了新冠病毒。换个说法,目前造成全球疫情的新冠病毒,不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创造的几率只有三万亿分之一。而那个向英国每日邮报爆料的美国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公共卫生专员,在爆料后仅2天就在美国遭遇车祸死亡,年仅36岁。
2020年3月16日,也就是新冠疫情刚开始在全球传播的时候,莫德纳公司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mRNA-1273开始进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这款疫苗从选择序列到首次人体试验只花了63天。而早在2019年5月份的时候,NIH和莫德纳公司就签订了一个协议——合作研发冠状病毒疫苗。后来,NIH解释称,这个合作是为了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该疾病的病原体,也是冠状病毒。但问题就来了,中东呼吸综合征是2012年暴发的,到了2019年的时候,几乎已经消失了。美国为什么要为一个几乎已经消失的疾病研发疫苗呢?
通常来说,一支疫苗从研发到上市一般会经历8年,甚至20年时间。在COVID-19之前,疫苗的最快开发速度是4.5年(默克的腮腺炎疫苗)。63天开发出的疫苗要么早就未雨绸缪,要么质量有问题。只能这么讲,现在除了莫德纳的mRNA疫苗,其他类种的疫苗最多是剂安慰剂。不然怎么会有打了疫苗还会得新冠,无症状的还特多。一针不行打两针,三针加强后还有第四针。历数市面上各类型疫苗,有哪一种是要反复打的?美国的CDC已经给全球的CDC洗了一遍脑,不打还真不行。到底是病毒进化太快,还是疫苗效果差强人意?这个谁都没有标准答案。

那么莫德纳公司和德特里克堡又是个什么关系?NIH和莫德纳合作的研究机构,是北卡大学的巴里克实验室。大家记住这个可以载入人类耻辱榜前三位的人——拉尔夫·巴里克。此人被起底多次,号称“冠状病毒之父”。2008年,巴里克的论文就记录了整个全新冠状病毒从设计、创造到复活,从刺突蛋白的构建到感染试验,在实验室中复刻了全新冠状病毒的产生和感染过程。其有一手绝活——可以人工制造冠状病毒而不留痕迹,和大自然产生的冠状病毒找不出任何区别。巴里克获得了大量冠状病毒有关的专利,并且将之共享给了美国军方。臭名昭著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就有巴里克的大量专利,双方的合作非常密切。而德堡的旧译为“狄特里克营”,为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这么一分析,整个逻辑链条就非常清晰了:即巴里克实验室先制造出了相关病原体,然后专利共享给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用于研发生化武器。与此同时,美国官方出面,把莫德纳公司拉进来,利用巴里克的研究成果,开发研制相关疫苗。至于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很多都是共济会的背景,要通过这样一个为支持研发生物武器拨款的法案易如反掌,甚至可以直接夹在国防预算中。
毒攻香港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从原先只在少数几个国家爆发到现在的世界疫情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这一蔓延速度可以看出这一病毒的传播性之强。虽然致死率不高,但由于各国的医疗水平以及防疫政策的不同,疫情已经导致了非常多人的死亡,特别是老弱病残孕等。
为什么香港成为进入2022年以来,中国疫情最严重的区域?
表面的直接原因有三:第一、香港是全球性自由贸易港,境外人员货物来往频繁。第二、奥密克戎疫情本身就是传播力极强,香港的人口密度又非常大。第三、最近正好赶上了圣诞、元旦、春节三个连续的重要假期,社交活动增多。这给病毒传播到香港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背后的原因,春节之后2月中旬美国中情局就预测俄罗斯将要入侵乌克兰,拜登政府不遗余力的各种宣传炒作,此时正值北京冬奥会举办。有了上次2008年俄格五日战争的“前车之鉴”美国特别关注中俄之间的动向。美国民主党的风格大家也都知道,喜欢玩阴招,借力使力、借刀杀人是其惯用伎俩。美国认定中国背后支持俄罗斯,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因为在仅仅二十多天的时间,中俄之间就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第一项合作,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此前,中国主要的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占28.14%)和美国(占28.05%),从俄罗斯七个联邦的小麦进口,仅占中国去年进口小麦数量的0.5%。而俄罗斯2021年全年出口的小麦为3500万吨,占全球小麦总出口量接近17%,位居世界第一。这种进口来源的变化,意义重大。
第二项合作,俄罗斯银行开展人民币储蓄业务,年利率为8%。
第三项合作,中国扩大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
第四项合作,中国和俄罗斯运输公司签订过境运输发展协议。中国和俄罗斯还打算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内建设联合交通枢纽,俄方将有效利用中国的铁路,扩大运输到欧洲的货物数量。
第五项合作,中俄准备在欧亚经济联盟内建立一个独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这让美国深深地感到了巨大的威胁,2月15日也就是美国中情局爆料俄罗斯将要入侵乌克兰的消息仅仅1天后,香港疫情泛起,单日确诊2000例奥密克戎。是的,你没看错是一夜之间。这次中国沿海等一线城市爆发的奥密克戎病毒,就像是商量好一起爆发的,令人怀疑是否被人投毒。目的是把中国经济拖下水,不能暗中支持俄罗斯,以达到让俄乌两败俱伤,继续大卖军火的目的!你说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牵强附会也行。反正是阴谋论,大家就当饭后茶余的谈资。
深圳中枪,上海躺枪
由于公开数据中香港的疫情数据并不完整,这里借用深圳的数据(深圳离香港最近)。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候大量香港人进入深圳,国内疫情大爆发。另外,上海与香港的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来往人员较多。也有大量香港演艺人员、企业家等中产以上人员进入上海。

今年2月9日,上海华亭宾馆发布“歇业公告”,宣布于2月16日正式歇业,并展开装修改造计划。而装修刚刚启动一天,华亭宾馆即被征用为隔离酒店。这和香港的疫情时间点都能对上,15日香港疫情大爆发,大量“有能力”的港人离开香港进入内地避险,16日上海因为机场酒店突然之间涌入大量疫区人员不堪重负,只能调用市内有国资背景的酒店作为新的隔离场所,华亭宾馆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华亭宾馆的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不管是不是阴谋还是无意间的管理疏漏,这都是在给别人送大礼。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金融科技贸易重镇,没有之一。也是中国少数几个年GDP上4万亿的城市。上海停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如果停摆一个月损失就将达3600亿RMB,每天120亿,每小时5个亿。
上海的精准防控从切九宫格推演到了浦西浦东太极图,九宫八卦奇门遁甲轮着来,搞了这么多天,人困马乏,一线的防疫人员特别不容易,各个小区的居委会也承受着平时日常工作几十倍的压力。但依然没有控制住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加。不过随着中央督导组进驻上海后,新的防疫政策推开,相信上海很快会走出当前的困境。
现在有些流量自媒体,感觉比官媒站位还高。明明是管理中出了疏漏,在防疫工作中又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导致上海目前十分被动的局面。却还要说什么应该给上海试错的机会,面对上海的创新探索,也必须保持宽容和支持的态度。犯错叫试错;贻误战机叫创新探索;让2500万市民尝试下试错的滋味,一起陪跑创新探索,这需要多大的格局与勇气?讲真话就这么难吗?用无知来大谈特谈上海精神,也算是现在网络空间中一道挺奇葩的风景线。
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公道有两种,一种是坚持真理,一种是有错就改。何为“上海精神”?秉持公道,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现实,不为执念所绊,认识遵循,并付诸于行动。
上海2500万常住人口,年700万左右的流动人口,承接了全国近一半的国际航班,上海港又是仅次于宁波港的全国第二大货物吞吐量的港口。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货物承载量,怎么实现精准防控?精准防控主要体现在流调筛查上,而流调是通过基站通讯数据获取位置,然后拼接轨迹点来溯源。如果只是发现一例阳性,在上海这个人口密度如此高的城市,追溯密接就会撂倒一大片。如果是10例、甚至更多呢?像华亭宾馆人员这样开枝散叶式的流动(中招员工下班各回各家),那这个精准防控就会完全失效。因为在这个防控策略中整个徐汇、黄埔和闵行区内所有人员都是密接。随着时间的推移,密接人员会遍布上海各个角落。

但你也不能说精准防控的策略不对,上海也算是因地制宜,瓷器店里抓老鼠本身就是一个两难,毕竟动态清零对于上海来说代价又太大。只有不出纰漏不出大事,精准防控才能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做什么都是对的,优等生的形象才能继续保持下去。而一旦出了纰漏和大事,怎么做都是错的,看笑话的人会越来越多,只能等待最高指示来拨乱反正,最后还是得动态清零。
中央和上海之间因不同防疫策略所带来的弱平衡状态,因为一个叫华亭宾馆的地方被彻底打破。瓷器店里不小心放进了太多的老鼠,抓也抓不完,只能关店把先把老鼠给饿死。老鼠饿死是肯定的,瓷器估计也得碎掉不少,这可能就是代价。所以,这是国情、这是文化,不以人之意志所转移。
上海人对这轮疫情是这么总结的:机场引进,华亭播种,六院施肥、交大孵化,梅陇发芽,嘉定嫁接,浦东推广,闵行开花,全市结果!我们既低估了奥密克戎的传播性,也高估了上海精准防疫的科学性。更让坚持了700多个日夜的上海版马奇诺防线一夜间崩溃。被捧上神坛的张文宏同志,又被迫走下了神坛。但这个口锅不能让张医生来背,因为他也背不起。
这里送一段惠能的词给张文宏医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会员年初看过老谢对《2022年宏观市场走势的判断》如果还有印象的话,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疫情从表象上看是个医学问题,如果从根子上讲其实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鈡南山、张文宏能解决、解释医学问题,但他们无法解决、解释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同志们!2022 年依然是一个需要你带好口罩注意防护的年份,能不出国尽量别出国,多多锻炼身体照顾好家里的老人。”
其实当时我挺想把“能不出国尽量别出国”改成“能不出小区尽量别出小区”,后来一想这么写站位不高、觉悟也太低,所以后来把小区改成了国。还有“多多锻炼身体照顾好家里的老人”是后来才改动的,原文本是“在家里多多锻炼身体照顾好老人”。这不,心里想的都实现了,写出来的却都成了废话。
太阿倒持
我在《2022年宏观市场走势的判断》中提到,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由于去年上游的大宗商品涨势过猛,下游一下子无法承受如此高的价格,造成下游有价无市的局面,PPI对CPI传导效用几乎失效。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也提到了2022 年工业品要防“过快回落”,消费品要防“过快上涨”。但中国的国情往往是一旦形成风潮预期,整个市场趋势就会走的非常夸张。大宗商品如此、股票也是如此。对于大宗商品走势最后文中我也指出了今年农产品比工业品的机会更多。(当然上海抢菜风潮只是个小插曲,俄乌之战导致全球小麦和粮食上涨才是正题)
这次上海整个3月几乎全城被封,市民线上线下抢菜成风,各路商贩也是坐地起价,蔬菜水果一下子成了奢侈品。蔬菜这种农产品是不能久存的,吃不掉也会烂掉,但在全民风潮之下,能囤多少算多少,其他食品同样被各种抢购。可以预见在解封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住户会有大量多余的食品被剩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说句愚人节的笑话,这波疫情之后,恐怕很多上海市民要排队去换冰箱了。当然这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在CPI权重中食品烟酒的比重是最大的,在2021年通过五年一次的权重调整后,依然占到了28.19%,其次是居住类则从20%增加到了20.20%。现在PPI确实降下来了,1月增幅9.10,2月是8.80。就看后面CPI能不能上来和PPI形成剪刀差了。这次上海的全民隔离在家的行动,食品烟酒自不用说了,居住类的水电煤也是很大的开销。上海又是全国消费能力最强的城市,特别在这种特殊的全民开抢模式下,消费力是呈几何倍上升,拉动这次3月的CPI指数看来就要靠上海了,但这种现象级的消费趋势可持续性也不会长久。要想持续拉动CPI,除非有其他城市也一起跟风轮流抢菜。
从PPI上来讲,目前因为中国各地疫情频发,特别上海停摆,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不小的打击。从国内来说不少大型工业品库存都创历史最高记录,被掣肘的物流已经影响到很多终端的正常生产。制造业速度放缓的结果是让高启的PPI快速下行,而物流方面,工业品让道农产品是当前的常态化做法,先得保证有吃喝,才能继续创造价值。
这么一来既解决了“需求收缩”也解决了“供给冲击”的难题。至于“预期转弱”就需要后续政策精准发力了。太阿倒持非贬义,变被动为主动,是近年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层一直倡导的工作思路与方法。
经过此疫,今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会更大,货币政策一定会发力。降息已在路上,具体日期参照《2022年宏观市场走势的判断》。至于上海什么时候能完全“开封”目前还有变数,但最晚不会超过一个月。这里有一个时间上限与极限问题。上限是指企业,现金流被斩断、工资要结算、进出货物被按暂停,除了金融业,服务与制造业部分供应链几乎全军覆灭;极限是指居民,房贷等着要还、菜是历年最贵、老人看病还得申请、娃砸手里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砸手里的是俩个娃。一个月就是企业的上限,也是绝大多数居民的极限,过了这个时间点很多事情就都不太好控制了。
这里再送一首惠能大师的词给那些还在被隔离的同志们: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当然,没人愿意被2+12,结局虽然可能是2×12,但希望这个病毒的存在时间不要变成2^12。疫情所带来的工作生活的波动总会过去,后续衍生出的次生伤害才是更需要防范的。未雨绸缪,做好当下,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是那句话,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散了,所以说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最后,祝福中国、祝福上海。
(愚人节之言 不可当真)